阅后请看
本文“首发”于语文课前活动。效果不怎么样,对不起浪费同学们的时间了。
故事情节概括:找寻真正的自己。主题是“成长”,或者还有别的?
叙事性不强。本文章完全原创,如有雷同,实属巧合。
为什么有些语句比较奇怪,不通顺?因为这篇文章有个特点:第 15 段之前,所有的汉字(除了中括号内)的汉语拼音,均不包含 i
这个字母。
我的生活中,仿佛,缺少了什么。
傍晚。那儿的云朵,粉红色的。夜色趋浓,夜空初泛月光。风过,那儿的树梢们划出沙沙的声浪。
“正找寻什么?多少云朵浮过,多少春冬度过。我曾拥有过它。却,不曾谙何处远去了它。但,我确乎正寻找着它。而,我曾反问,我处何处?”
“我的语言,我的文章,我的生活,我的所有,却都毫无‘我’的刻痕。我,何方?”
“@&苍苍,&露#霜。所?^人,/%#方。”我不能放歌,沉默着,卧于房屋上。澄澈的双眼,仰望这儿的星空,远望那儿的暮色。
那儿有光。有团光冒出。它晃晃悠悠地到我这儿。夜虫吗?不。绒花吗?不。它正发着耀眼的光,绕着我盘旋。由卧而站,我慢慢地舒展我的双手。也许,它能落到我的手上。它却,悬浮于我的正上方,俯观我。“它要与我共同寻找那缺少的,那远去的。”
而后,我走入屋中。马上,那团光也到我这儿。马上,照耀整个房屋。看到了,那本残缺的薄薄的[笔记]
;看到了,那摞舍去的属于[笔记]
的残页;看到了,那个书桌上鼓鼓囊囊的书包;看到了,那圈胳膊上永不愈合的伤疤。
看到了,它们让我:蛋糕上插着 8 根蜡烛的,度过了 8 个春冬的,那段过往——
真好,那儿的夜色。去哪儿吧。去哪儿吧。那儿有广袤的草原,有动人的虫声。远方,熔岩慢淌着,衬着橙红的暮色。云朵漫游,孕育着淡淡的风雨。偶尔,有个少女,坐于斑斓的岩上。歌声,朦胧了她。毫无纷扰,无拘无束。薄雾中,我奔跑,招手,呐喊。
而正发生的,绝不同于过往。绝不。树丛繁盛,中杂猛虎吼声。我怕它们,厌恶它们。沙漠掩没了过往,所有;飓风卷走了过往,余韵。伤疤,寒雪扎出的,痛苦的,永不愈合的。发生了什么?无人告诉我答案。过去的,过去存于[笔记]
的某页,终成,过去的揉皱的残页。也许,那残页,不曾存有罢了。
[笔记]
和残页共同装入书包,书包和我共同探寻原本,原本的模样。
爬山。涉河。穿过谷口。拂去风雪。道阻。道长。胳膊愈发剧痛。属于那儿的光,和我,到达了那儿。把书包从身上拿去,放于身旁。
那帮助我到达的光,晃晃悠悠地,正如过去,划入那巨大的高楼。夜半。阵阵钟声,呼喊困乏的我,邀我走入。
走入那高楼,仿佛走入了广阔的宇宙。月儿朗照着,破损的管道,不断,渗出液珠,渗出亘古不动的乐声,传播,翻荡,旷远。人们的生活,都与幕布中闪过——怒,乐,愁;团聚,分散,重聚……
“亲爱的旅人啊,风尘仆仆的你,何苦来到这里?为何沉默不语?在组织语言吗?我在儿时见到过你,你亦在儿时见到过我。如今,你已不再是过去的你,我亦已不再是过去的我。让我帮你找回你自己,亦请你帮我找回我自己。请先尝试在语言中,找回自己。”
我%到,那儿的钢&,#符正从中蹦出,恰巧与液珠{落声,^和。
我听到,那儿的钢琴,音符正从中蹦出,恰巧与液珠滴落声,相和。
当我的生活中,有了“我”——原来,意义没有褪色。还是五彩斑斓的,有着歌声的,有着音乐的。
她长发飘飘,面容枯槁。她好似也在等着一一等了一个年代。不。她终究是个幻影,只是个幻影。归去吧。归去吧。
当书包中的[笔记]
掉了出来;当我能够轻轻说出“笔记”二字;当我发现字里行间满是“我”的刻痕;当我把那些废页,放回笔记原有的位置;当清晨的露珠凝结起来,反射世间第一缕阳光——那秘密,逐渐显露了出来。
那笔记上写着:
溯洄从之,道阻且长;溯游从之,宛在水中央。
展望,翻阅,确认,折断。
劳苦,虚弱,深处,操控。
涛浪,孕育,寻梦,招手。
每个人都有着另一个,自然发生的自己。每个人都可以找得到那个自己。只不过——或咫尺,或天涯;或相异,或略同。人们相遇,相知,相离。永恒的,惟有:找到那个自己,与之共同成为真正的自己。
这个过程,也许是一场双向奔赴。也何尝,一直以来,不是你孑然一人?或许正是这样,恰恰,使两人永隔两方。
回望过去,其实幼年的自己,正如自然发生的她。只不过——随年岁增长,而渐行渐远,不复相会。
“希望每个人,同着另一个自己,都能一直走下去。
都能这样一直共同走下去。“
本文作者:Yurchiu
本文链接:https://yz-hs.github.io/990377eb64f7/
版权声明:本博客中所有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允许规范转载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所有非原创文章,按照原作者要求转载。